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刻内涵
- 发布日期:2024-01-15
- 浏览次数:417
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系完整、内涵丰富、论述深刻,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自强,确保文化安全,担负文化使命,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指明了奋斗目标和实践路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纲领和行动指南。
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紧紧把握时代脉搏,进一步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全面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新创造、新实践,深刻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定“四个自信”成为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坚贞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文化自信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坚定信念,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史历久弥坚的连续性和“向内凝聚”的统一性。“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文化自信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道路自信提供了源远流长的历史依据,为理论自信奠定了坚如磐石的信念基础,为制度自信凝聚了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
推进文化自强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展望民族未来发展,进一步提出了推进文化自强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根脉所系,是一个民族的生机灵魂所在。纵观中华文明发展史,凡是国力强大、民族强盛的时代,无不以文化的兴盛繁荣为坚实基础。晚清思想家龚自珍曾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这里所说的“史”不仅仅指的是历史,还包括历史所承载的民族精神、文化传统与国家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开阔的视野总结古今中外民族盛衰的经验与教训,深刻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习近平总书记将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到关乎国家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新高度,对推进文化自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在新时代推进文化自强的路径选择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两个结合”的新论断,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和文化建设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既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契合性,又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命、新的活力。“两个结合”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确保文化安全 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个原创性贡献,就是准确判断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把文化安全提高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战略高度,首次将文化安全纳入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系,深刻强调“要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创造性地提出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这一重要论述,最直接、最鲜明地指出了文化安全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极端重要性。从此,文化安全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成为新时代加强文化建设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任务。
确保文化安全的核心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向来尖锐复杂,思想文化领域一直都是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经验教训,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只有坚决守住思想文化领域这条防线,才能防范和抵制各种不良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才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生活幸福、民族的强大复兴。而要坚决守住思想文化领域这条防线,就必须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永葆和弘扬我们党敢于担当、敢于“亮剑”、善于斗争的光荣传统,坚决抵制和批判各种不良文化倾向和思潮,绝对不容许和放任那些影响社会稳定、威胁国家安全、危害人民利益的因素蔓延滋长,并在理论的激烈交锋和实践的刀光剑影中磨砺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提升斗争本领。
担负文化使命 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不仅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新的历史担当和庄严承诺,更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伟大使命和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10月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所作的重要指示中提出了“七个着力”的明确要求。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担负文化使命的根本保证;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担负文化使命的重大任务;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担负文化使命的关键环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担负文化使命的刚性体现;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担负文化使命的鲜明内涵;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战略目标;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立体作为。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发展,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坚强意志,承载了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共同愿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一文化使命必将转化为强劲的内在动力和坚强的精神力量,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